2025年中國碳捕獲與利用(CCU)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及碳中和目標的持續推進,碳捕獲與利用(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簡稱 CCU)技術作為應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手段,受到廣泛關注。中國作為全球zd的碳排放國,在“雙碳”戰略(碳達峰與碳中和)背景下,正加速推動 CCU 技術的研發、示范和產業化應用。展望2025年,中國 CCU 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成為碳減排技術體系中的關鍵一環。
一、CCU 技術概述
CCU 技術是指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進行捕獲,并將其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如化學品、建筑材料、燃料等。與碳捕集與封存(CCS)不同,CCU 不僅實現二氧化碳的封存,更注重“變廢為寶”,具有更高的經濟可行性與資源利用效率。
CCU 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 礦化利用:將二氧化碳與鈣、鎂等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穩定的碳酸鹽,常用于建材生產。 2. 化學轉化:通過催化反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碳酸酯、聚合物等化工產品。 3. 生物利用:利用藻類、xj等微生物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燃料或生物基材料。 4. 增強采油(CO?EOR):將捕獲的二氧化碳注入油藏提高采收率,同時實現部分碳封存。
二、中國 CCU 發展現狀分析
截至2024年,中國已建成多個 CCU 示范項目,主要分布在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部分代表性項目包括:
中石化勝利油田 CCU 項目:利用捕集的二氧化碳進行增強采油,年利用量達10萬噸以上。 中海油廣東碳捕集項目:結合天然氣處理設施進行 CO? 捕集與封存示范。 清華大學與企業合作的 CO? 制甲醇項目:探索低成本催化轉化路徑。
政策方面,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和科技部陸續出臺多項支持政策,包括《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路線圖》《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等,推動 CCU 技術的研發與商業化應用。
三、2025年中國 CCU 市場規模預測
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 CCU 市場規模將達到 380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 25%。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1. 政策強力推動: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示范,CCU 被列入ggcd支持的綠色技術目錄。 2. 碳交易市場建設: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逐步完善,CCU 項目有望通過碳減排量交易獲得額外收益,提升項目經濟性。 3. 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隨著催化劑、捕集材料、分離工藝的不斷優化,CCU 技術成本有望降低 30%50%,使更多項目具備商業化可行性。 4. 企業社會責任與ESG投資驅動:越來越多的高碳排放企業將 CCU 納入低碳轉型路徑,吸引ESG投資。
四、主要應用領域及企業布局
在2025年,中國 CCU 市場的主要應用領域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化工與能源:CO? 制甲醇、合成氣、烯烴等化工原料,成為 CCU 最具潛力的應用方向。 2. 建筑材料:礦化固化 CO? 用于制備混凝土、磚塊等建筑材料,實現建筑行業的碳減排。 3. 增強采油(CO?EOR):在石油開采中廣泛應用,兼具經濟效益與減排效益。 4. 農業生產:利用 CO? 富集空氣促進溫室植物生長,提升農業產量。
主要參與企業包括: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在油氣田中開展 CO?EOR 示范項目。 中建材、海螺水泥:探索水泥行業 CO? 礦化利用。 中科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機構:在催化轉化、生物利用等方面展開前沿研究。 初創企業如碳能科技、中碳科技等:專注 CCU 技術研發與商業化落地。
五、投資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