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網站拉手網安徽團隊“嘩變”,加入競爭對手糯米網,被市場誤認為糯米并購拉手的談判。身為拉手投資人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對此將矛頭直指對方。拉手網副總裁司新穎也澄清,“從來沒有和糯米網接觸過。即便要收購,也是我們收購他們”。
在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不占有{jd1}市場地位的團購網站融資無望,并且會進一步被踢出局。在此背景下,雙方都曾放出消息,不排除通過投資并購來進一步做大團購市場規模。
經濟觀察報從拉手安徽大區得到證實,本月初,拉手安徽大區負責人張斌斌帶領團隊跳槽糯米。“張確實將業務帶了過去,不過目前拉手已經啟動招人。”拉手安徽大區人士表示。
拉手資金荒
人人網公布的{dy}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糯米網營收510萬美元,但經營性支出(銷售工資、行政開銷、市場推廣等)為1180萬美元,凈虧損達690萬美元。更為嚴重的是,從2011年Q2到現在,持續8個季度虧損。
母公司人人網的業績也因此被拖累。整個一季度,人人網凈虧損為310萬美元。人人網CEO陳一舟(微博)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團購領域,不排除進行一些投資收購。
縱觀團購網行業,美團已經在全國布局108個城市,大眾點評在全國開了30多個城市,接手拉手安徽團隊后,糯米在全國的城市增加到80多個。
但品途網研究總監黃淵晉說,團購之間的并購意義并不大。因為在團購行業,團購公司營收的主要城市大同小異,通過并購并不能給原有業務帶來實質性增長。
此前,F團和高朋合并。“雙方出現了1+1<2的局面,”黃淵晉說,“F團現在基本沒有什么聲音了。”
拉手網上線至今總共進行了三輪1.66億美元融資。{zh1}一輪融資時,拉手網估值11億美元,而在提交IPO申請時,拉手網整體估值減半。
截至2011年9月30日,拉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剩余6.41億元人民幣。時至今日,拉手網賬上的現金所剩無幾。
一位不愿具名的團購公司高管分析,團購行業的毛利普遍在10%以下。即便拉手一個月銷售額為3億元,那營收不過3000萬,一年營收3.6億。團購行業整體虧損的情況下,時至今日,拉手網資金確實捉襯見肘。
去年6月20日,拉手網向美國證監會(SEC)撤回IPO申請。拉手也隨之遭遇了創始人退出,團隊裁退的局面。為了縮減成本,拉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關閉一些站點。
寡頭的游戲
就在朱嘯虎還在為“被收購”一事忿忿不平時,另一件讓他心有余悸的事情發生了。
據團800{zx1}數據顯示,糯米網和拉手網在今年3月成交額分別為2.67億元和2.45億元,分別位列行業第四、五名。“糯米和拉手在爭奪行業第三的位置。”黃淵晉說。
5月30日,團購行業的龍頭美團網宣布5月份銷售額突破10億元。上個月,美團剛剛突破9億。美團今年的目標是達到188億,同比去年增長近4倍。
美團正在把自己在PC互聯網端建立起來的優勢逐步引入到移動端。這似乎是所有圍繞本地化生活服務類的公司都在企圖復制的。
移動端也是未來的重點戰略發展方向。美團CEO王興預計,今年在移動端產生的交易額可能達到整體的50%。
這一戰略也正在大眾點評身上發生。截止到2013年{dy}季度,大眾點評移動客戶端累計獨立用戶數已經突破6400萬,移動客戶端的瀏覽量占比超過70%。
大眾點評CEO張濤曾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大眾點評10億元估值里,有7億賭在了移動,3億放在了團購。作為大眾點評投資人、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甘劍平認為,大眾點評未來在移動端會比PC端更具吸引力。
已經拿到四輪融資的大眾點評剛剛過完10周歲的生日。這家互聯網“慢公司”總是引起業內質疑,什么時候啟動IPO?
甘劍平給記者的回答是,在團購和移動端,大眾點評還沒有打完戰。言下之意,大眾點評還繼續要在這兩個領域做大,甚至做到{dy}。
在團購領域,美團和大眾點評牢牢抓住行業前二名的位置,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來自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互聯網巨頭的布局和戰略投資正對團購市場的侵蝕越來越重。
第四輪領投的今日資本總裁徐新倒是十分關心微信在商戶(B端)的商業模式。她很想知道微信在B端如何做收費,如何迅速鋪開市場……
正如徐新擔憂的,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正在本地生活服務類急速擴張。騰訊內部人士透露,微信所在的廣州研究院正在微信上實驗一切可能產生商業化的服務產品。“即使這些產品研發出來后也會可能被否掉不會最終上線。”
百度在近日3.7億美元收購PPS后,似乎瞬間找到了投資的靈感,試圖獵尋一切可能對其布局有關聯的產品。百度投資負責人湯和松在收購PPS時透露,移動化和規模化是百度未來投資側重的方向。
除了投資美團外,在實物團購領域,阿里巴巴更加注重將聚劃算打造成團購網站的服務平臺。在本地生活領域,阿里巴巴將在6月份啟動一個新產品。阿里巴巴聚劃算負責人張建鋒形容,將是顛覆性的產品。而投資高德地圖,阿里巴巴在圍繞本地生活服務的布局意圖進一步落定。
至此,在團購和圍繞團購展開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寡頭競爭日益加劇。諸如美團,拉手類的垂直團購網站試圖展開除團購之外的本地生活服務。而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大眾點評等則通過相關產品滲透團購或本地生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