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閩侯縣農西銅器工藝鑄造廠從九五年以來,專業生產歷代風格的仿古法器。目前鑄造大中小銅寶鼎、銅寶鐘、圓、方香爐、燭臺、銅佛像城市園林雕塑等及仿古設計、制作。 我廠本著弘法利生以及為我國佛 教 、道 教事業多作貢獻的精神。其造型技藝精湛,莊重典雅,古樸大方,有高超的藝術特色。 本廠講究質量、守信譽、價格合理。對大中小寺院,凡來信說明,可平價對待,代辦運輸,直送到寺。
鐘和鼎一樣,也是統治層的象征,“鐘鳴鼎食”就是地位的標志。懸掛編鐘,有嚴格的禮樂制度規定:天子宮懸(四面懸鐘)、諸侯軒懸(三面懸鐘)卿大夫判懸(兩面懸鐘)、士特懸(一面懸鐘)。封建統治者鑄造巨型銅鐘象征王權,這種鐘也叫“朝鐘”,“視朝,官出署,必用以集眾。”鐘也是人們心目中崇高。公正、賢明的華夏文明的象征。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zm詩句,就是這和象征的反映。
銅鐘發音宏亮而悠揚,自佛歷史傳入中國始,銅鐘就逐漸成為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鐘。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寫道:“梵宮仙殿,必用以明×(手+耳打動之意)謁者之誠,幽起鬼神之敬。”因此,名剎寶寺皆有鐘。當暮靄漸合,寺院廟堂鐘聲回蕩,木魚橐橐,與僧尼頒經聲溶為一缽,增添了蓮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氣氛。
自唐代以后,都競相鑄造各種朝鐘、佛鐘、道鐘、樂鐘,并且越鑄越大,以求達到利用神權和權利的結合來鞏固統治的目的。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重量達數十頓,無論是鑄造工藝還是體積重量,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歷代所鑄的鐘里,間或有鐵鑄的,但絕大多數還是銅鑄的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