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運行調節和維護中的節能 1、空調系統經濟運行和技術管理
(1)定期檢查和改善圍護結構、設備、水和空氣輸送系統的保溫性能,參照GB4272執行。
(2)在滿足生產工藝和舒適性的條件下,合理降低建筑物空調的溫、濕度標準,適當增大送回風溫差和供回水溫差。
(3)在保證小新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和正確利用室外新風量。
(4)定期檢查和維修水、空氣輸送系統,減少系統的泄漏。
(5)定期維修、校核自動控制裝置及監測計旱儀表。
(6)加強對空調水系統的水質管理。
(7)建立運行管理、維護、檢修等規章制度。
(8)建立運行日志和設備的技術檔案。
(9)管理和操作人員要經過培訓,核合格后才能上崗。
(10)主管部門定期派專人檢查有關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

合理選擇制冷方式 有余熱(如蒸汽、熱水和窯爐排放熱等)可供利用的地方,應優先選用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作為空調系統的冷源。配置優質的節能設備 由于設計制造技術的提高,近年來新上市的冷水主機的耗電率比20年前所生產的冷水主機降低約35%左右。因此在適當時候將舊主機換成{gx}率的冷水主機是非常可行的。 根據實例,某用戶為了解決CFC冷媒的問題,將一臺已經運轉約15年的350RT的冷水主機,換成可滿足尖峰需求的300RT的冷水主機,設備投資約可在4年左右回收。

系統一般可分下列五個循環:
(1)室內空氣循環;(2)冷水循環;(3)冷媒循環;(4)冷卻水循環;(5)室外空氣循環。
總體說來,構成中央空調系統的設備和機械主要是熱交換器和流體機械兩種。 熱交換器是作為高、低溫兩種工作流體能量交換的設備。當任何一組熱交換器效果不好時,會增加系統耗電率(kW/RT),不是系統耗電量增加,就是冷凍能力下降。 流體機械則是推動工作流體循環的動力裝置,其耗電量W=QHh/H;。耗電量的多少決定于運轉時數h,輸送的工作流體流量Q,工作流體循環所需要的揚程H以及效率H;,減少其中任何一項,都可達到節能的目的。 三、中央空調系統設計中的節能 要實現中央空調系統的節能,首先應設計合理。中央空調系統是為空調建筑fu務的,因此,節能設計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減少空調建筑的熱負荷,另一方面是提高中央空調系統的效率。 空調建筑在夏季依靠制冷機將室內的熱負荷移到室外。顯然,減少了室內的熱負荷,制冷機的運行時間就減少,中央空調系統的能耗就減少。 室內的熱負荷來自兩方面,一是由室內外溫差而引起的熱量交換,另一方面是室內照明和設備產生的熱負荷。因此,可以采取遮陽、氣密、絕熱等措施,以減少室內的熱負荷達到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