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奪得羽毛球男團銀牌的劉志恒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廣東人。這位從廣東清遠走出的羽壇名將,曾以矯健的身姿在國際賽場上斬獲殊榮,退役后以輝煌的執教生涯,在粵港澳大灣區譜寫出一段動人的羽球佳話。從粵北山區到香江之畔,劉志恒客居中國香港執教28載,培養出香港“男單一哥”伍家朗,帶領香港羽毛球隊從世界不入流水平晉升至現在的世界前十,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為香港的羽毛球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近日,這位功勛教練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向記者娓娓道來從運動員到“香港羽毛球拓荒人”的運動人生,也展望了他對即將到來的十五運會的美好愿景。
1963年,劉志恒出生于廣東清遠。上世紀70年代初,羽毛球運動在嶺南大地悄然萌芽。1975年,劉志恒被選拔進入廣東省羽毛球隊,正式開啟專業運動員生涯。1985年,劉志恒憑借出色的表現以廣東隊男單獨苗的身份入選國家隊。回憶起國家隊的時光,劉志恒感慨萬千:“當時國家隊男單只有8人,競爭異常激烈,那是中國羽毛球的黃金時代,趙劍華、楊陽、韓健、熊國寶等國手就是那一時期的。”
在國家隊期間,劉志恒的訓練生活緊張而充實:“當時國家隊的訓練環境比廣東隊好很多,但競爭壓力也更大。每天的訓練從早到晚,技術、體能、戰術,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放松。”
通過不懈的努力,劉志恒代表廣東隊在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獲得男子團體銀牌、1989年全國羽毛球團體賽獲得第一;代表中國隊獲得1988年在印尼舉行的亞洲錦標賽男單銅牌、1989年瑞士公開賽男單第一等輝煌的成績。
1963年,劉志恒出生于廣東清遠。上世紀70年代初,羽毛球運動在嶺南大地悄然萌芽。1975年,劉志恒被選拔進入廣東省羽毛球隊,正式開啟專業運動員生涯。1985年,劉志恒憑借出色的表現以廣東隊男單獨苗的身份入選國家隊。回憶起國家隊的時光,劉志恒感慨萬千:“當時國家隊男單只有8人,競爭異常激烈,那是中國羽毛球的黃金時代,趙劍華、楊陽、韓健、熊國寶等國手就是那一時期的。”
在國家隊期間,劉志恒的訓練生活緊張而充實:“當時國家隊的訓練環境比廣東隊好很多,但競爭壓力也更大。每天的訓練從早到晚,技術、體能、戰術,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放松。”
通過不懈的努力,劉志恒代表廣東隊在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獲得男子團體銀牌、1989年全國羽毛球團體賽獲得第一;代表中國隊獲得1988年在印尼舉行的亞洲錦標賽男單銅牌、1989年瑞士公開賽男單第一等輝煌的成績。
提到六運會的團體銀牌,劉志恒記憶猶新:“當時決賽是在韶關進行的,決賽對手是擁有羽壇‘三劍客’趙劍華、楊陽、楊千里的江蘇隊,雖然當時我們有一定的實力沖擊他們,但是沒有贏下來。”當年擔任廣東隊第二單打的劉志恒與隊友拼盡全力,盡管最終憾負,但這塊全運銀牌是劉志恒職業生涯最難忘的。1991年,劉志恒選擇退役。
退役后,劉志恒在廣東省羽毛球隊擔任教練。后來香港羽毛球隊邀請他前往執教。1995年,劉志恒踏上前往香港之路。
初到香港,劉志恒面臨著諸多挑戰:“當時香港隊的水平較低,連專職教練都沒有,總教練是中學體育老師兼職。隊員們甚至沒有系統的訓練,很多人上午在車行打工賺錢,下午回到當時的銀禧中心也就是現在的香港體育學院訓練,根本無法系統全職的訓練,國際排名與非洲球隊同列。”
不僅如此,很多隊員的訓練甚至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面對這種情況,劉志恒沒有退縮,他積極與香港羽毛球總會溝通,爭取支持:“我告訴他們,要想提高水平,必須走專業路線,逐步進行全職訓練。”
在劉志恒的努力下,香港隊的訓練條件逐漸改善,他引入國內系統化的訓練方法,結合香港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我們不僅注重技術訓練,還加強了體能和心理輔導。”經過多年的耕耘,劉志恒的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他帶領當時處于D級的香港隊一步步攀升至A級第六名,培養出了伍家朗、李卓耀等一批優秀運動員。在香港執教的28年里,劉志恒多次獲得香港體育界教練獎。他欣慰地告訴記者:“這些榮譽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但更讓我欣慰的是看到運動員們的成長和進步。”
執教多年,劉志恒也有自己的帶教心得,在他看來,努力比天賦更重要:“有天賦固然是優勢,但并非全部。努力和勤奮對運動員的發展更為重要。以伍家朗為例,他的天賦、爆發力、速度能力和技術表現都不算很好,但他十分勤奮,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劉志恒看來,廣東的羽毛球氛圍非常好,打球人基數大、球場多,業余水平高。羽毛球這項運動在香港也非常受歡迎,常年排在的體育項目前三位,但是香港羽毛球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羽毛球場地資源緊缺,是急需補齊的短板。他開玩笑道:“香港地方狹小、場地不足,羽毛球館主要依靠政府場館,私人場館少之又少。在旺角預訂要像搶演唱會門票一樣拼手速!”
除了場地資源,兩地在青訓領域的反差尤為明顯:“廣東家長很愿意讓孩子走專業道路,香港很多有天賦的孩子卻因為學業壓力放棄了羽毛球。”
盡管面臨諸多困難,劉志恒對香港羽毛球的未來仍充滿信心:“近年來,香港羽毛球發展迅速,這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香港體育學院的精英項目為運動員提供了更好的訓練條件,教練們也在不斷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訓練方法。”
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將由粵港澳三地聯辦,這對劉志恒來說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充滿期待:“十五運會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體育交流與合作,提升羽毛球項目的關注度。香港隊可以借此機會學習內地先進的訓練方法和管理經驗,同時也能展示自己的實力。”
談及參賽目標,劉志恒眼中一亮:“香港羽毛球隊還沒拿過全運獎牌,這次希望他們能拿塊獎牌。”
劉志恒,廣東清遠人,出生于1963年。
1975年進入廣東省羽毛球隊,1985年進入中國國家羽毛球隊。曾代表廣東隊獲得1987年第六屆全國運動會男團銀牌、1989年全國羽毛球團體賽第一;代表中國隊獲得1988年亞洲錦標賽男單銅牌、1989年瑞士公開賽男單第一。
1991年退役,在廣東省羽毛球隊擔任教練,1995年至2023年在香港體育學院羽毛球隊任教,曾任香港羽毛球隊男單組主教練。曾獲得2008年、2010年香港體育界全年教練獎;1996年至2023年,多次獲得香港體育界精英教練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