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貫穿全年給世界經濟包括中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而其他的一些突發變動和事件也影響著行情走勢。
塑料市場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價格重心基本上呈下滑趨勢,日本地震、利比亞沖突等國際形勢導致塑料產業鏈上游的國際油價上漲,制約了行業的發展。然而,新年伊始,多方面的影響再度襲來。塑料行業更加撲朔迷離。
盡管去年需要面對歐洲債務危機、全球經濟低迷等國際局勢的多方面影響,中國在經濟增長上還是實現了預計“過八”的增長。
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勢的{zd0}影響因素應該是伊朗。2012年1月23日,歐盟已一致同意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以阻止該國實施有爭議的核計劃。作為回應,據伊朗新聞電視臺2月7日報道稱,伊朗議會已準備好批準一項要求伊朗政府停止向部分歐盟成員國出口原油的議案,以回應歐盟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的決定。
此外,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2月8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30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提高0.22元和0.26元。
自去年年底,成品油定價機制下放以來,油價上漲的勢頭一再呈現。而此次的油價上漲,也無疑是龍年油市的{dy}把火,以此是否會帶動其他市場的星火燎原尚未可知。但是,油價的上漲,勢必推動了物流市場以及原材料市場的價格上漲,而生產塑料要通過石油提煉,整個過程需要高成本、大投入。
中國的塑料產業在油氣資源價格持續高漲的大環境下已經進入了“高成本時代”,而塑料企業面對這樣的情形更是由此要面對重重困難。
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國內以有機化工原料為原材料的合成材料的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基本保持一致。成本的不斷上漲,使得企業的盈利變得微乎其微。